董明珠雷军的10亿赌局--精彩点评

2013年12月13日 职场人生 热度2067 查看评论

 

作为一个前格力员工,谈谈对这个赌局的看法。
1. 感觉两个人在一开始就走进了马云,王建林和主持人下的“套子”里面。首先王建林和马云分别在用一个词总结格力和小米商业模式的时候,各自用了“实体和实业”和“营销”这两种描述,使得观众产生了一种错觉:仿佛格力是酒香不怕巷子深,只要研发做得好,自己工厂生产的产品质量好,终端服务做得好,就不需要营销了。而小米则是纯粹的轻资产,没工厂没技术,单单靠营销闯天下。接着,主持人在对比小米和格力数字的时候,提到小米员工数量为0(这里应该指的是生产人员数量),又给人一种小米所有东西都外包,只有营销,没有研发的错觉。正式基于这种强烈的对比,才使得这场论战有了充分争论的空间。

2. 小米有没有可能5年内营收赶超格力?我觉得有可能。按格力的规划,2018年公司销售额应该在2000亿左右(只考虑空调和小家电业务,不考虑将来可能直接介入并计入报表的冰箱业务)。而小米根据目前的产品线,如只考虑手机业务,按均价1500一台小米手机,在2018年雷布斯需要卖出1.3亿台小米。2013预计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在3亿台左右,按30%的年复合增长,2018年就是11亿台。雷布斯努把力拿下11%的份额还是有戏的。

3. 谁更创新?许多人说小米没有核心技术,这是事实。芯片核心技术在ARM手里,软件是开源的安卓,小米说白了就是个组装厂外加做点操作系统的优化。但不可否认,小米在一个通用的平台上做了很多的微创新,使得用户可以有更好的体验。PC时代的IBM,Dell,HP也只是在wintel的平台做微创新,但并不妨碍这些公司成为伟大的企业。再看空调行业,其实空调的核心技术在很多年前已经确立,制冷原理摆在那,技术进步不到哪里去。格力做的,也不过是微创新。从1996年到2004年格力的杀手锏不是傲人的制冷量,能效比,而是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。2004年以后格力在多联机,离心机上面的进步,也不过是做到了国外巨头多年前已经做到的东西。现在格力主力宣传的双级压缩,高温出水离心机,1Hz变频其实也是微创新的产物,就如同小米通过无数次的优化,让同样的参数硬件跑出了更高的分数。两家公司都为了更好的用户体验做着努力,都值得尊敬,董总没必要在研发上这么瞧不起小米。

4. 轻资产是不是一个好模式?只能说不同行业有不同的理解。消费类电子产品生命周期短,唯快不破。小米将生产外包可以更快对应市场变化。空调行业不一样,产品生命周期很长,如果国家不改能效要求,3年前的库存都可以高价卖出去,所以自己生产,即使有库存压力也不大。回到这场论战,实在没搞懂董总的意思。难道雷军包生产外包就是不中国制造了?好歹小米手机也是富士康在大陆的工厂生产的啊。另外,自己生产质量就一定的好?管理不到位,一样大把缺陷。格力走的是先工后技的路子,有做工厂的基础,所以愿意自己生产。小米是互联网血统,没有制造业的基因,把不擅长的生产包出去无可厚非。在专业高度分工的今天,董总假设的代工厂都不为小米生产是在有强词夺理之嫌。

5.这场论战董总看上去有点鄙视雷军重营销的模式,殊不知董总以前也是冠着“营销女王”的头衔啊。从4P来看,规划出符合市场的产品,设计高效的渠道模式,定好合理的价格,辅以好的推广就是好的营销。以前格力在还没有投重金搞技术的时候不也是这么过来的,何必如此瞧不起小米的模式。

商业模式没有所谓最好的,只要适合公司的战略和目前的实际状况就好。感觉董总咄咄逼人的方式实在欠风度。在自己身上成功的案例不代表就适合别人,特别是隔行如隔山。
 

(摘自虎嗅)

« 上一篇 下一篇 » 光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! 标签:格力小米马云王健林营销雷军赌局

相关日志:

评论列表:

  • 1
      ISO9001  发布于 2014-02-26 16:04:59   回复该评论
  • 嗯,确实是挻实用的文章
    一品顾问机构,
    最好的ISO9001认证,ISO9001咨询,ISO9001辅导服务机构
    http://www.ceoyes.cn

说两句吧:

必填

选填

选填

«    2023年8月    »
123456
78910111213
14151617181920
21222324252627
28293031
搜索
文章归档
最近发表
站点信息
  • 文章总数:782
  • 页面总数:2
  • 分类总数:14
  • 标签总数:522
  • 评论总数:359
  • 浏览总数:624719